曲罢秋夜深
——史行果
《秋籁居琴话》是一位老琴师写的书。他最爱一张唐代的古琴,名叫“秋籁”。秋籁,秋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它是老琴师的珍爱,也是本书的缘起。
这位老琴师就是 成公亮 先生,当代著名的古琴家、勤于探索琴学理论的学者。 成 先生远离喧嚣,独自在秋籁居弹琴打谱,在山水间沉思冥想,整理出自己一生对琴乐的理解,化作平实质朴的文字,仔仔细细讲给我们听。他钻研琴理,并擅长打谱,多年的打谱工作使得他的艺术早已超越弹奏的层面,而深入至音乐考古和学术研究。在反复的弹奏和研究琢磨之后,古谱的精神仿佛经雕琢的玉石在打谱者的手下渐渐显形,恢复了被尘封的生命, 成 先生将这个漫长的过程称为“古谱的复活”。伴随着这一点一滴工作的,是对琴乐本质的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可以说, 成 先生的一生都在寻找琴乐的本质。而对于琴师本人,更加重大的意义在于领悟人生。“我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疑问萦绕心间,随着琴曲的日见成型,对于它的回答也终将水落石出。
在众多的古琴流派中、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传统下,如何让手中的琴发出新声? 成 先生面对的这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恰恰在西方世界得到圆满的启示。人到中年方有机会踏出国门的他摆脱了因循守旧的环境,见到了一派新气象,远方的知音为他的创作带来关键的转折。他惊喜地体认到音乐所具备的语言特质和世界性,于是大胆地跨界,作出一系列的创新尝试,如即兴演奏、与西方长笛音乐结合、借鉴印度音乐素材谱曲、将钢琴曲改编为古琴曲等等,琴音的色彩从此更加丰富,充满了自由精神与开放性。 成 先生一向不为传统所拘,而视传统为流动,被他称作“中西音乐对话”的尝试更是助他摆脱沉重的传统包袱,找寻到了中西音乐和乐器间的连接点,开辟出古琴创作与演奏的新天地。他的谱曲顺应着传统的流动,使源自中华传统的琴乐潇洒地承应着世界的影象,存在不同差异的文化在审美的心灵世界达成巨大的共鸣,聆听者不难感受到这琴音之中活泼强大的生命。
《秋籁居琴话》,贵在不仅有传统,更有新声。这里充满了老琴师欢快睿智的声音,他的哲学思考、理性研究与艺术创作的激情完美结合在一起,那份洒脱自由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字里行间放射出光彩。在和女儿的对谈,和学生的问答以及对往昔师友的追忆中, 公亮 先生坦率、幽默并饱含人情味的温暖文字令我们仿佛走进秋籁居,在琴前安坐,听秋籁清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