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籁古琴音乐网 文选  
   

 

郭平讲话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成老师旁白,他声音比较小,要用麦克风。)
   不是我声音小,是我内心比较温柔。真是特别高兴,尽管我特别怕对陌生人说话,但是隔了一段时间,看到成老师又出现在这了,无论如何也值得高兴。成老师学习又认真,工作又勤奋,真是一个好学生。
   我这个人有点特长,有前后眼,我相信成老师到95岁的时候还能到这儿来,跟我们见面,然后有新的成就。
   我跟成老师学琴到今年正好是20年,这20年来,自从成老师认识我或者我认识成老师以后,成老师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不是?是吧?(大众笑)可见得一个学生对老师的热爱、陪伴和鼓励是多么的重要,(大众笑),教育上面讲,鼓励教学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其实这个是一样的。
   和成老师在一块儿,这么多年,柴米油盐,像一家人一样。学习的事情,指法技艺上的传承,可能是有他一定的学理,更重要的,当一个人深入另一个人生命的时候,这是一个不太可分析的事情。这与读文章有些类似,文章读到最后,可能是一些知识方面的“知道”,而有的时候我们得到的则是一种“思念”。我想我和鲁羊一样,跟成老师学琴,在我们寻常有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每每听成老师的曲子,看成老师的文字,油然而生思念。这其实是在一个寻常的时刻的,对美的一种怀想。这是更重要的学习。
   我也有一点感伤,我跟成老师这么多年了,刚才成老师在放他(在天津音乐学院)上课的情形的时候,就放了个美女,把我们俩,老年学生给忘掉了(大家笑)。这本书呢,是成老师的一本新书,我想说两点,两个方面的感触吧。一个就是这本书啊,是当今把琴曲的之所以然,刚才鲁羊也说了,其所以然讲这么透辟,这是独一份的。
   我以前常和成老师坐在草地上闲聊,把所有的、能听到的、演绎过的琴曲加起来,好像只有一百零几首,古琴号称是浩瀚的文献,博大精深,那么我们想想,这样的文献,能够被听到的文献,和西方音乐,随便哪一样乐器的文献相比,应该说是,可以说是惭愧,可以说是惭愧!
   那么这个道理就值得想了,古琴号称有三千多首,同曲异名等情况删掉,也应该有千把首。(600多,成老旁白),600多首的这个琴曲,怎么现在只能听到100多首?100零几首?从这个传承的过程中间啊,有值得想的问题。
   古人一个曲子在里面注“吟”、注“绰”、注“注”等等,有的不注,有的这样注,有的那样注,他一定是有一个技艺的独特的约定,那这个约定呢,古书里面讲的不是特别明白。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形下面,古琴传承的状况呢,有些成老师特别不喜欢、可以说是痛斥的、装神弄鬼的现象出现了。
   古琴的技艺很丰富,但是我们学琴的人,不容易得到这样的一些传授,这本书在这点上可以说是起了极大的贡献。说的这么细,那真是太……。如果学琴的朋友感触就会更深一点。这是第一点。
   第二方面我想说的是,这古琴啊,大家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约定俗成了,几乎先验的,把古琴当作是一个传统,一个古老的传统。但是成老师,我最最喜欢的成老师一生工作的一部分,是成老师的新创作。这个新创作,应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就,弹琴的朋友就知道了。我们刚才说了,传统琴曲目前能弹的100多一点,是吧,那么成老师打谱不说,新打出来的可以被聆听被认可、优美传颂的这样的曲子,将来肯定会载入史册。更重要的呢,成老师用这样一个乐器写出了那么多新曲子。我们想想,打谱(我们需要打谱),打谱以前,这个谱子是怎么来的呢?道理很简单,乐曲都是由人写出来的,所有的传统当时都是时髦的,我这个词不一定准确,它都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表达,是一种新鲜的创立。成老师这一点在当今是无与伦比的成就。很多人似乎是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道理,乐器是可以来表达的,既然它传统那么厚重,技艺那么丰富,它为什么不能表达出今天的情怀呢?我想象松风阁、兰亭序,像《潇湘水云》,现在是传统,当时都是时髦的,是新的。由自己的生命、生活中间表达一种对世界的情意,表达了成老师自己的情意,汇入时代和历史的巨流,让自己的心泉汇入这样一个巨流,这要靠扎实的工作。
   成老师到如今这个年龄,还在过着非常非常单纯的生活,还在努力,这才真叫境界。谢谢成老师!因为成老师这么努力,所以,最后也对成老师把这个跟美女上课的情形播出来不播我们,表示原谅。(大众笑)


 


秋籁古琴音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