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籁居琴课》
(代前言)
如是说……
弹琴的时候,要把这张琴最好的音色、音量发挥出来,因为弹琴要表现的是音乐,而不是表现减字谱。一切要从音乐出发、一切要从艺术出发,出来的东西你首先得自己被感动,才能感动别人。
从大的方面来看,尽管古琴这件乐器是一件表达人思想的工具,是抽象的。但它的演奏法还是很具体的,你要弹琴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演奏方法——左手怎么样、右手怎么样、这个怎么弹、那个怎么按?都是要细究的,要下功夫努力学习的,而不是说一两句大话就能解决的。不要动不动就先把哲学的道理搬出来,如果这些弹奏技巧上具体的、细节上的关键问题不解决,就永远表达不了它那思想内涵和深刻的文化意义。
戏曲唱腔的委婉、用字、发声的变化以及细微的腔的变化,与古琴的音乐的思维方式是相通的。戏曲音乐的诸多形态与古琴的音乐形态是相同的。
古琴的音乐不是跳出其它音乐门类另成一个系统,它是中国音乐系统的一个门类。虽然它有自身的一定的特点,但是我们在强调它特点的时候,常常把它一些基本的东西,基本的规律忽略掉了。
所以我们心里要很清楚——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一个门类,中国音乐的诸多特点、特征,古琴音乐都有,这个系统就是中国传统音乐。
现在很多人拿到谱子,每个音都弹得很准确,但是不讲究音与音之间的逻辑,音和音之间的强弱、长短,不同的音色的结合。如果不讲究这些音与音之间的逻辑,即使弹完了一首古曲,也是“不知所云”。如果不知所云,那肯定是没有音乐感的。你仅是弹完了古谱里的谱字而没有把音乐弹出来。
弹奏动作与出来的音是一对因果关系,“什么样的动作就出来什么样的声音和音乐”。所以我们的动作一定要对,手型要对,要放松,指关节、腕关节,和手臂的动作要协调。手型和弹奏动作要“自然而然地去迎合音乐要表达的音的质地和情感”。因为手型动作是顺妥自然的,所以出来的音乐也是自然的、流畅的、动人的。
我在自己的打谱或弹奏当中,力图说明琴乐的表现力是极其丰富多样的,而不是一些人讲的只能表达一种单一的“清微淡远”,它能够表达“清微淡远”,但并不是只能这样。
有人认为古琴是优雅的,越轻越优雅,越轻越是真正的传统,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轻、重是一个曲子里面都需要有的,不是从头到底都轻,也不是从头到底都重,否则音乐中就没有对比、没有区别了。
我常常强调要以句的感觉来弹奏,而不是一拍一拍的那种感觉和概念。这是两个不同的出发点,最后音乐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如果一拍一拍卡着拍子弹,音乐会感觉很呆板;但是,如果有乐句的概念,就会有一种音乐的语气。
虽然古琴是一个单音的乐器,不能够演奏和弦。但是听起来是立体的,一会是泛音,一会是空弦,一会又是按音,而且演奏后面一个音的时候,前面的余音还在振动,特别是运用空弦和按音的“应合”,空弦的余音就比较长,这在物理上、在音乐上都起到了融合的作用,像是增加了“水份”,使得音乐听起来不是干巴巴的,而是饱满的,立体的,多种音色组合起来的——这就是古琴的长处和魅力。
我一直不是一个“主流”的人,我的音乐创作不会去依附政治题材,我认为这些东西即使一时“风行”,一、二年后肯定会被人们忘记,消失得无影无踪。《袍修罗兰》中的八首曲子是宗教题材,后来写的《沉思的旋律》、《太阳》、《听松》,也都不是主流的题材。我很庆幸自己不是一个主流的人、我的音乐也不是主流题材的音乐。我可以自由思想、自由思考、自由创作,这是很开心的。
我不会去写那种所谓“主旋律”的音乐,如果你真让我写这样的东西,我也写不好。
——成公亮
《秋籁居琴课》 (古琴演奏学习教材)
根据成公亮2010年在天津音乐学院的讲课录音记录整理
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2年二季度在全国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