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英卓玛的微笑
成公亮
半年前,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生程之伊来到我家,她刚刚从尼泊尔回来,专程去一个叫Nagi的寺庙,拜访了出色的藏传佛教歌曲的咏唱者比丘尼琼英卓玛。她要策划一场琼英卓玛和我的音乐会——“梵呗与古琴音乐会”。我对琼英卓玛并不了解,况且她的咏唱和我的古琴在音乐形式类型、风格等方面相距甚大,能够“对话”吗?能够合作一起开这场音乐会吗?
我托人买到琼英卓玛在1997年以来的11张唱片副本,这是我半年来听得最多的音乐。同时我也不断地在网上寻找她的资料,咏唱、视频和一些介绍她身世的文章。
从此,我听惯了琼英卓玛的音乐,记住了琼英卓玛的微笑……
9月23号,我来到母校上海音乐学院,琼英卓玛也已在今天抵达上海,一会我们就要见面了,我等待着,不禁拘谨、严肃起来,甚至有一点激动,这半年来几乎每天都在听她的音乐呀。
来了!身着藏传佛教袈裟的琼英卓玛飘然而至。我终于见到了从未谋面,却又十分熟悉的脸庞,才寒暄几句,我那拘谨严肃的心情一下子消失了,因为我看到她说话时的微笑了,就坐在我眼前的琼英卓玛的微笑啊!她说她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演出时要我照应她点。
琼英卓玛的咏唱,蕴藏着佛教的悲悯情怀。在艺术层面上,她演唱时与众不同地以中低音区为主,音乐感觉极好。声韵的委婉细腻,歌唱中高亢无拘的释放和含蓄的收敛,包括音准在内的种种演唱技巧、宗教和个人的演唱风格,无论从哪个视角去看,都是一流的,无可挑剔!有人说她的声音“宛如西藏的天空,澄澈、宁静而庄严,可以蔚蓝浸透到灵魂里。低声细语般的吟咏,如佛像一样有着不可思议的安详力量……抚慰一切忧伤创痛不安的心灵……”
她确实是“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却正是原本产生这一咏唱艺术的艺术家本人。
“今天,他们在这里,将使我们感受到声音的力量和慈悲。”——主持人程之伊对音乐会的听众这么说。
演出开始了,先是她单独的《莲花心》、《平静喜悦》等五首咏唱,再是我《忆故人》、《袍修罗兰•水》、《沉思的旋律》三首古琴独奏。最后便是音乐厅内近千位观众更加关注的“古琴与声音之即兴”。
我用古琴的即兴演奏应对琼英卓玛的《大悲咒》、《时光》……我和她的“音乐对话”不是古琴给她当伴奏,而是古琴即兴的演奏与她的咏唱旋律形成两个声部的“对比复调”关系。当她那温暖慈悲的咏唱地从心底发出,古琴柔和的音调就通过手指在琴面上滑动,旋律在细腻的“吟猱绰注”中应和着她……
一曲既罢,琼英卓玛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朝我转过身来,带着她那祥和的微笑,我们相互鞠躬作揖;然后她对观众频频合十致意,正对音乐厅观众之后,她的脸庞转向左右侧的上方,向二楼两侧的观众致意,舞台灯光的照耀之下,我看到了她不同的角度的微笑,真是太美了。
宗教和艺术的力量震慑着我,又用纯净慈悲的声音,阳光般的微笑,温暖感动着我,也感动着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厅内近千位观众……
2011年10月初~11月初
于南京艺术学院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