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琴曲《忆故人》记谱的说明
成公亮
1937年《今虞琴刊》第一次公诸于世的《忆故人》,来自彭祉卿先生提供的家传琴谱《理琴轩琴谱》。《今虞琴刊》上的《忆故人》,是减字谱工尺谱对照谱,有点拍,可以显示大致的节奏,比单独的减字谱的节奏显示更进一步。据张子谦先生回忆,彭祉卿先生第一个把此曲教给他。这份谱由张子谦先生抄录,谱后有彭祉卿先生和张子谦先生分别撰写的跋文。
我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古琴专业的时候(1959年上半年,高四年级),从张子谦先生学习《忆故人》。经过多年的弹奏,与张子谦先生教我的时候,在乐曲处理上已经有所不同。我这次记谱,是在张子谦先生传授的基础上,按我的演奏录音记录的,舍弃原有的工尺谱,改为简谱、减字谱对照谱,我记录了简谱,也涉及到部分减字谱的改动。
《今虞琴刊》上的《忆故人》减字谱原谱,弦位、徽位略微有错,也有个别漏记的谱字。全曲音乐中十分重要的段落结尾处的“放合”乐句,有几个不可缺少的“绰”、“注”,张子谦先生的演奏中都很强调,但原谱没有记录,现在把“绰”、“注”字符加进减字谱中,并在简谱上用滑音记号标示。
原乐谱徽位、徽分记录并不规范,现统一按清初《大还阁琴谱》有徽分记录的方法,尽可能按近现代琴人熟悉、使用的规范记录。
原谱的徽分记录中:
“八徽”应记为“七徽九分”;
“七徽七分”应记为“七徽六分”;
“六徽半”应记为“六徽四分”;
“十徽九分”应记为“十徽八分”。
《今虞琴刊》上刊载的《忆故人》原谱,在我的网页上有完整的原件影印文档,大家可以对照并选择使用。
张老的演奏的《忆故人》,平和而缠绵,是沉着稳健的琴风,在音乐上行使一种冷静客观的表达。我的弹奏速度比老师慢许多,但音乐对比幅度却很大,音乐表达极为自我,常在沉思之中呈现激情。为了尽可能保留和相对“固化”我的演奏风格和弹法,乐谱上增加了段落开头的速度术语和表情术语,在强弱特别明显的音符或者乐句处,增加了强弱记号。第四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最为激情的段落,自上准四徽处下行的第四段第三个乐句,第二、第四、第六、第八音的左手按音均在下滑的过程中弹弦,右手触弦时左手按音还没有到达减字谱显示的本位音,因此我在简谱上加写了“(#)”,即大约升高半音的下滑过程时右手弹出。同时整句不断地增加左手“急猱”的指法。因为这种弹奏不是传统琴曲习惯的弹法,减字谱和简谱的记录有些力不从心,因而在此说明一下。
同一首琴曲会有不同的演奏版本,这是琴曲传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如果选择我的演奏版本,这一份减字谱、简谱对照的两行谱就很实用,对照录音,不难弹出。不同风格弹法的《忆故人》非常多,不同的唱片录音也多,这里只是提出一个我个人的演奏版本,供弹琴爱好者选择。
半个世纪过去了,翻开张子谦先生手抄的《忆故人》,那雄健潇洒的毛笔字又映入眼帘,那些减字谱字符,活生生地在纸上或跳跃或游动,像是张老那苏北仪征口音在吟唱这首琴曲,在对我说话,真使人百感交集……
2010年5月于南京艺术学院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