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籁居琴话》音乐欣赏笔记
宁澜青
《秋籁居琴话》摘选了成公亮先生数十载古琴生涯的研究、创作、打谱、交流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 而《秋籁居琴音》是书中附带的一张CD,书碟合一无疑是完美的结合。CD既是感性与立体地认识理解《秋籁居琴话》一书的补充,又可作为成公亮古琴音乐发烧欣赏的浓缩型好碟。
至今,成公亮已完成并演奏出版的打谱曲目有《文王操》、《遁世操》、《忘忧》、《凤翔千仞》、《孤竹君》、《桃源春晓》和《明君》共七首;成公亮古琴艺术的创作曲目有《袍修罗兰》套曲(《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和《沉思的旋律》共九首;记谱整理曲目有查阜西打谱的《洞庭秋思》、刘景韶传授的《归去来辞》和陈长林打谱的《龙朔操》;以及改编曲目古琴曲《太阳》、《听松》等。
《秋籁居琴音》在选曲上类型丰富,从历年成公亮先生的经典古琴CD中,精选出7首,既有传承曲目如老一辈琴家张子谦传授的经典琴曲《忆故人》;有依传统古谱打谱的《文王操》、《凤翔千仞》、《桃源春晓》;还有结合古琴语感交流特点与古琴音律心灵哲思双重特色的音乐改编新作《太阳》和新创作琴曲《沉思的旋律》;以及古琴、长笛与吟唱组合的即兴创作演奏作品《太湖与风车的对话》等等。
在阅览着《秋籁居琴话》经典、严谨的琴著时,聆听《秋籁居琴音》所播放的古琴音乐,在音律时而细腻、时而感怀、时而哲思的回响与流淌中,感受真挚、深厚的成公亮古琴音乐艺术,令人心旷神怡。
首先要提的是《秋籁居琴音》第一首——选自《西麓堂琴统》由成公亮先生打谱的《桃源春晓》。稍具古琴读谱知识、懂得古琴基础指法的习琴朋友,都可以尝试习弹。此曲轻灵、动感丰富,泛音较多,有很浓的清雅之气,曲境应其名,让人的感受如在晨曦的暖日里,闲情逸步于春风桃花间、手舞心悦……
《秋籁居琴话》一书的第二章——“《桃源春晓》打谱后记”一文,有详细的关于《桃源春晓》打谱缘由、曲子意境以及弹奏提示的指导。可以正确指引喜欢《桃源春晓》的琴友习弹此曲,唯一遗憾的是书中没有附上《桃源春晓》曲谱,但可以在成公亮古琴网上下载。
接着要提的是《秋籁居琴音》第二首——选自《理琴轩琴谱》由老一辈琴家张子谦传授的《忆故人》。一直很喜欢成公亮老师弹奏的这首《忆故人》,也会跟很多习琴或者非习琴的友人提起或者推荐他们听此曲,但自己虽然喜欢却不敢常听,原由是成公亮老师的《忆故人》忆得太真、太深、太耿,荡气回肠的丝丝忆韵,是心血的流动,是情丝的绵延,一声声的重复、一幕幕的追忆,往事不堪,岁月静好……
在《秋籁居琴音》中要重点推荐的当属《沉思的旋律》和《太阳》。《太阳》是德国海纳·格兰钦于2001年创作的钢琴曲,成公亮于2006年将其改编成古琴曲。将通体散板的钢琴曲改编成古琴曲,不得不说是一大创举,在《秋籁居琴话》第三章有“两个太阳——从钢琴曲《太阳》到中国古琴曲《太阳》”一文,文章详细讲述了古琴曲《太阳》的创作缘起,创谱过程。两个太阳,很有意思,可以从二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方面,是东西方乐器表现风格上的差异;第二个方面是东西方乐器在同一首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方美学艺境的差异。第一方面针对东西方乐器的表现风格来说,其实可以具象说成是乐器特点与演奏风格的总体感,在成公亮古琴网上有《太阳》此曲的钢琴曲,可以与古琴曲对比来听。“古琴太阳”具有中国传统艺境日出东方山云间的壮美气势,又有朝阳初升前霞光千丈的秀丽风雅,而“钢琴太阳”则具有西方神学背景下的轻灵仙境之美,与音律的优美。“古琴太阳”中多次泛音的巧妙运用,给人的是一幅于山峰云端间,一束束射向天际的阳光与星星点点的穿透云层的霞光交相呼应的美景,这又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与中庸之美;而在“钢琴太阳”中,则有太阳突破黑暗,带来光明的冲击力,那生生不息的力量,那黎明前的心灵激荡……
在《秋籁居琴音》中最强调旋律性,强调与旋律相结合的、细腻多变的腔韵变化的是琴曲《沉思的旋律》。在《秋籁居琴话》第四章琴乐的现代创作,有两篇论述此曲的文章,分别是“为《沉思的旋律》标题作解”,以及“《沉思的旋律》创作随记”。摘引上述两文的部分内容如下:
摘引1、旋律一词有时也会越出音乐范围的意义,作为文学意义而被借用,比拟一种事物的状态、过程,一种流动的、优美的、曲折和变化的事物形态。
摘引2、中国传统音乐中更有特色的是使用大量的“韵”,而非“旋律”——无论是与语言直接相关的声乐作品还是与语言没有直接关系到的器乐作品,都是如此。一个音的出现有“声”有“韵”,声韵表达着种种细微的变化。
摘引3、我更信奉古人“琴者心也”的美学,这是对琴乐的抒情功能、张扬人性美的肯定,并具有更加生动宽广的艺术内涵和力量。传承下来的古谱,题材多数是生动的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对话,充满着道家哲学的美丽想象力,对自由的追求、向往,充满着浪漫、人性之美。因此,我并不固守上一代琴家那种理性的、约束自我的弹法,而在或者温润柔美、或炽烈激情的弹奏中抒发内心情感,在追求音韵细微变化的同时,又追求琴乐旋律的表达,并充分发挥出旋律的热情功能,亦即它亲切的人情味的表现力,力求显现传统琴曲原本存在的旋律美感。
《沉思的旋律》虽然创作的时间不长,但在琴人中流传的速度却很快。于2009年4月在厦门古琴文化周的龙人琴韵古琴音乐会上,青年琴家董文静弹奏了此曲,对于青年一代的琴友来说,习弹《沉思的旋律》有很好的感同身受的学习意义,弹完了,弹好了,心里有什么收获就自知了。
习琴之人喜爱弹习成公亮作品的为数不少,在今年的厦门古琴文化周的二场龙人琴韵音乐会上,弹奏成公亮老师打谱、编创曲目的就有三位青年琴家共四个曲目。分别是张俊波演奏了《文王操》与《龙朔操》,董文静演奏《沉思的旋律》和林建辉演奏《水》。
《太湖和风车的对话》是《秋籁居琴音》中的第五首,是成公亮先生和荷兰长笛音乐家柯利斯·亨兹的即兴合作。这首曲子对现代人来说会觉得很亲切、很人性,较容易接近与理解,你会想不到古琴艺术可以这样随和随性的展现,从个人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曲子,我觉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气贯全局,一脉绵延,实虚相应,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随性洒脱。很适合在打太极时作为背景音乐,对运气、贯气、行气都是极好的辅助型音乐,是行太极至无极之境的艺境音乐。《秋籁居琴话》在第四章东西方音乐的对话中,有专门谈论此曲的文章——《太湖与风车的对话——古琴即兴演奏、古琴与长笛、古琴和摇滚乐》一文,现对其中片段进行摘引:
摘引1:我和柯利斯先生在各自演奏时,又在相互聆听中自然而然模仿对方的音调和回答对方的“问话”,形成用音乐语言进行的“交谈”、“回答”。当我在作一些固定的重复时,他演奏出许多活跃动人的旋律。反之,在他吹奏一些作为陪衬的重复乐句时,我则弹奏出句句曲折流动的音调。……音乐不仅在“随意”地抒发,也在“随机”变化、延伸。
摘引2:柯利斯先生要我为这首乐曲起一个曲名,这时我才重新客观地审视刚才完成的作品,像中国古琴谱中必备的“解题”那样用一些具体描述来说明这首乐曲的曲情内容。我说我们演奏中的许多流水般的音乐和一些抒情优美的旋律,有许多我们各自对大自然的感受。中国的太湖是我的家乡,您的家乡则以风车著名,这首乐曲又有那么多对答式乐句的音乐,曲名就叫《太湖和风车的对话》吧!
摘引3:由此带来的即兴作曲演奏者心境朴素而真切的流露、毫无雕琢的自然之美、毫无打扮的修饰艺术个性竟也那么动人,这两个乐器之间有着那么多的音调、音阶和文化背景的差别,而正是这种差别和浑然一体的演奏创造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奇异的意境,真可为谓是妙不可言。
《凤翔千仞》是《秋籁居琴音》的第六首,是成公亮于1999年应南京博物院委约创作弹奏的,是一首古琴独奏,箫、编钟编磬助奏的协奏曲,南京博物馆并破例用珍贵文物战国编钟、编磬为其伴奏。其中编钟缺了两片,本无法演奏,天意巧合,从馆藏的徐州古墓中的编磬从中取了两片,竟然音阶相配,浑然天成。因此,在成公亮演奏的《凤翔千仞》中,我们能听到来自远古的编钟、编磬之声,它与成公亮的古琴曲达成了完美结合。
《凤翔千仞》是一首美仑美奂的曲子,是一首极具乐舞遗风的曲子。此曲舞境浓郁风格清丽,《西麓堂琴统》中题解有:“……凤凰翼翼而来,彩云卷卷出岫。徘之徊之,鸣之舞之。傍挟日月,嬉游于天地之外;追摩星汉,翱翔于六合之间……”曲中以凤的凌空翱翔寄托古人对理想的精神境界的追求。那种舞蹈的画面感,犹似一古典独舞。舞是形象造型为凤的舞者,舞动着飘逸的长线条,上下飞舞,立于高处,飞在空中,俯瞰天下,若有所思,那种凌空翱翔的气势、那种跌宕自由的欢快,真的很美!
《秋籁居琴音》的最后一首是《文王操》,成公亮的《文王操》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纯独奏的,一个是交响伴奏版,纯独奏的版本更空灵、更宁静些,而交响版就气势磅礴、抒怀显志。无论哪个版本的《文王操》从旋律感上来说是现代音乐旋律,但体现出来的是传统人文的艺境,从通曲结构来说艺术地展现古人的哲思,是音乐的艺术,但是表现出来的又是醇厚、沉稳、大气、安详的中庸之道。想想会微微笑一下,那种感受太神奇了,此处在“琴曲《文王操》打谱后记”一记中有率真的写照:
摘引1:“我虽受到典籍的启示,但演奏时却常常暂离理性的认识,更不去有意对应典籍中的某一故事情节,而是在乐谱的引导下进入某种境界后的感性表述。当我凝神静虑端坐琴前,拨动那浑厚的隆隆如钟的空弦时,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恢弘的黄钟大吕即使人进入一种肃穆而神圣的氛围。”
摘引2:“鼓此曲令人荡涤邪秽,消融渣滓。”这里已把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天道”与文王统一起来……文王是孔子最崇敬的圣贤,也是他最高理想人格的象征。《文王操》的音乐正是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曾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颂歌。
听完《秋籁居琴音》,就想再放一遍《沉思的旋律》,觉得《沉思的旋律》就是成公亮,是成公亮一生古琴艺术的沉思的缩影,是成公亮古琴艺术语言的展现,是成公亮古琴音乐的人文、艺术、洒脱与沉思……不禁又翻起“为《沉思的旋律》标题作解”一文的结尾:
“沉入内心深处之思、之想,……沉思的内容总是人生的大题: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生命的观照、情感的大爱大恨……正因为是人生的大题,人之沉思常常无果而终。绵绵不尽的思绪萦绕于脑海,沉坠于心灵深处……思想者在这个过程中感知劳累、痛苦、快乐,而智慧,亦终为思想者所积累……”
(本文作者 宁澜清 广州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