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前的话
成公亮
今天晚上要弹的三首古代琴曲,《忘忧》、《凤翔千仞》和《孤竹君》是我在去年六月开始打谱,至今年六月陆续定稿的,经过整整一年时间。一年前,我被医院告知母亲的病已完全确诊,肯定是肺癌晚期,不要再怀疑了。打谱是在与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护理病人的劳累之余进行的,这是我唯一能缓解自己精神重压的办法。
打谱作为对有依据(记录粗疏的古谱)的古代音乐的探索追寻,一旦深入其中犹如去千年前的六朝汉唐旅行,顿时忘却当今的现实,忘却今在的自我,变艰辛和细微的艺术劳动为愉快,为创造,其乐无穷。一年来以打谱作为对现实生活不时地间歇地躲避的途径,也正是对传统古琴音乐精神及其存在方式的一种真实体验。
关于《忘忧》。
我在1976年所得明琴,就是借用了这首琴曲的标题作为琴名的。今夜正是用忘忧琴弹忘忧曲。这是一首古琴小品,其轻盈真率和潇洒的风格,让我们领略到古人精神情趣的这一个层面。
原谱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出版的《西麓堂琴统》第二十五卷,曲谱后记说明它是从宋代琴谱上转录而来:
“是曲不知所从起,因观宋本得此谱,亦外调之一,存之以备参考。”
关于《凤翔千仞》。
《凤翔千仞》一名《凤云游》,谱见《西麓堂琴统》。乐曲格调清奇,情绪活泼欢欣,音乐色调多变。全曲九段,除首尾两段外,各段速度和节奏相近,无大变化。而音乐中丰富的精神境界是以调性的多变和多种古代音阶的并用,流美生动的旋律及频繁的音色对比等方法体现出来。
《凤翔千仞》在唐代已经流传,天宝间琴家薛易简擅弹此曲。曲谱后记中说为虞皇所制,这自然是托古,从乐曲质朴真率的风格和音阶特征等方面看,很可能是魏晋时代的作品。曲谱的后记如下:
《凤云游》虞皇所制也,唐人薛易简年十七能精此弄,由是知名,易简天宝中以琴待诏翰林,所著《琴诀》至今传之,兹曲之来当有自云。
关于《孤竹君》。
《孤竹君》亦刊于《西麓堂琴统》卷二十五,它和《凤翔千仞》一样,也采取一种叫“泉鸣调”的定弦方法(2561235),存见一百五十多部传谱中,使用这种定弦的琴曲只剩下《西麓堂琴统》收录的这两首了。
《孤竹君》全曲十段,其旋律委婉曲折,思绪多变,如诉的音乐时而叹息沉思柔肠百转,时而又开朗清新别具一格,乐曲的哲思意味和艺术高度是许多明清创作或梳理过的琴曲所不能企及的。它要表达的,是如庄子这样的思想家对人的生与死的思考,曲谱后记从颇有《古诗十九首》风格的五言诗开始:
冢上一竿竹,风吹常袅袅,下有百年人,长眠不觉晓。此昔人邂逅墓中语也,其称孤竹君言多怆切,犹能使人惕然,夫墟墓之感,古今所同,匪有蒙庄之达,鲜能释焉者,闻斯鼓也,勿移其声可矣。
现今琴坛所流行琴曲,大都为我们熟知和听惯了的明清琴曲,如《平沙落雁》、《渔樵问答》诸曲,经过一代代琴人不断加工(整理、增删改动),它们的演奏技术和结构章法,均臻于完美成熟,音乐往往充满人情美感和艺术创造的美感。中古时代的琴曲,则更为质朴天真,音乐所及更多的是近乎自然的天成之美。随着失传的中古琴曲的不断地被挖掘、复响,我们惊喜地看到一个古琴音乐的新天地正在渐渐展开――
一派重现于今世的古老的奇妙境界。
一九九五年六月三十日
|